移动射击的核心在于平衡位移与准度,通过有规律的左右移动干扰敌方瞄准,同时保持自身弹道稳定。开镜射击时弹道稳定性显著优于肩射,尤其在100米内中距离交火时,预瞄点需根据目标移动方向调整1.5-3个身位。压枪参数设置中,垂直灵敏度建议0.7-1.1区间,常规灵敏度42-52可有效抵消后坐力,需通过训练场反复调试形成肌肉记忆。

四指操作布局能实现移动射击的战术优势,左手拇指控制走位,食指负责开火,右手协同压枪与瞄准。陀螺仪辅助可弥补手指操作的精度不足,但需注意开火跟随功能可能引发误触。移动过程中采用相对直线空间原则,即在敌方子弹飞行时间内保持短暂直线移动,避免无规律跳跃导致弹道失控。红点瞄准镜虽视野开阔,但需更高压枪技巧,全息镜则更适合移动中的持续火力压制。
地形利用是移动射击的战术基础,掩体间短距离位移可分割敌方火力。烟雾弹制造视觉屏障后,采用Z型路线快速转移,同时开镜点射压制敌方探头位置。沙漠与城市地图中,攀爬与翻越动作能创造非常规射击角度,但空中射击弹道散布极大,非必要情况应避免跳跃开火。燃烧瓶封锁路径时,侧向移动射击需提前计算燃烧范围与子弹下坠。

狙击枪应对移动目标需结合初速与距离预判,Mini14因990米/秒弹速在200米内仅需2个身位预瞄,而AKM需4个身位且弹道下坠明显。移动射击训练应分阶段进行:先静态靶场调试灵敏度,再逐步加入移动靶与复杂地形实战演练,最终结合投掷物实现战术协同。注意移动射击本质是生存手段而非输出核心,遭遇多人集火时应优先寻找掩体而非强行对枪。

信号枪复活队友时需远离毒圈发射,移动射击需兼顾掩护与撤离路线规划。决赛圈卡毒边打法需控制移动节奏,利用斜坡与反斜面对枪时,开火间隔配合短距位移可最大化战术优势。移动射击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战场主动权,通过位移迫使敌方调整战术,而非单纯追求击杀效率。